医院动态
2025年4月27日清晨,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人民医院内(以下简称莫旗人民医院),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紧张展开。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与莫旗人民医院两地医疗同仁的紧密协作下,成功为一名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实施脑血管介入取栓术。分秒必争的精准救治不仅挽救了患者生命,更彰显了京蒙协作从“输血”到“造血”的丰硕成果。
分秒必争:绿色通道筑起生命防线
当日7 时30分左右,家住当地的孟女士因突发右侧肢体偏瘫、言语不清紧急送医。莫旗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初步判断患者为急性脑血管病,即刻启动卒中中心绿色通道,迅速为患者完成头颅 CT 检查,排除了脑出血的可能。
通过仔细检查和询问病情,神经内一科主任孟凡军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当机立断:“患者为急性脑动脉闭塞,同步启动静脉溶栓治疗。”此时,正在莫旗人民医院对口帮扶的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脑科中心专家卢广周迅速介入,同步评估病情。当核磁共振显示患者左侧大脑中动脉完全闭塞时,卢广周与孟凡军两位专家果断决策:“必须立即取栓!”
精心指导:多学科联手打赢“大脑保卫战”
导管室内,一场精密协作紧张展开。麻醉科团队快速完成麻醉支持,孟凡军主任带领介入团队,在卢广周的协助指导下,导丝在纤细的脑血管中灵巧穿行。“注意微导管的塑形角度”“支架释放时要注意覆盖血栓远端……”卢广周的指令清晰传递,介入团队的操作行云流水。
在密切的配合中,患者闭塞的血管被成功开通,显示屏上停滞的血流如解冻春溪奔涌向前,监护仪传来规律的心跳声,这场“大脑保卫战”告捷!看着监护仪上逐渐平稳的生命体征,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深切感受到:“北京专家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面对急危重症的底气。”
长效帮扶:从“输血”到“造血”的跨越
“这次手术的成功,是京蒙医疗协作的典范之作。”术后查房时,孟凡军主任感慨道。自2022年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对口支援以来,通过“专家驻点+云端会诊+进修培养”三维帮扶模式,已为莫旗人民医院培育出多名骨干医师,在医院各个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精准滴灌”式的帮扶,让边疆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诊疗服务。
如今,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的帮扶下,莫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已能独立开展多项高难度手术,为方圆200公里内的30万群众筑起坚实的健康屏障,更让民族地区医疗事业实现从“跟跑” 到“并跑”的跨越。这些变化的背后,是京蒙协作“授人以渔”的智慧,是两地医者仁心护佑生命的担当,更是新时代对口支援工作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