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医院动态 > 正文

工作动态

医院动态

区域共话人工肝规范诊疗新路径 多学科协作筑牢生命防线

发布时间:2025-07-16 16:49:33 来源: 作者:感染性疾病科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

近日,由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重症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联合主办的人工肝规范诊疗研讨会召开。北京佑安医院肝病中心主任医师周莉应邀参会,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助理李明、医务处处长李猛等会同各位专家,共探人工肝技术发展新方向,为提升区域肝衰竭救治能力凝聚智慧。

图片1.png

会议伊始,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宁武指出,肝衰竭救治是临床难题,而人工肝技术的规范化应用,既是提升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更是多学科协作的典型实践。

图片2.png

周莉教授以《人工肝支持系统:概述与核心模式选择策略》为题,系统梳理了血浆置换、血浆吸附等主流技术的原理与优劣势,结合临床案例解析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逻辑,为医生精准施治提供“导航图”。

感染性疾病科医生孟潮则紧扣最新肝衰竭诊疗指南,解读精准分型、早期预警指标、综合治疗原则等核心内容,明确人工肝技术的启动时机、规范化操作流程及疗效评估标准,让临床实践有“指南可依”。 

李猛在点评中强调,规范化是人工肝技术发挥价值的前提。他提出,需通过统一操作规范、完善转诊机制、搭建肝病诊疗中心平台,推动区域诊疗水平整体跃升。

图片3.png

专题讨论环节,专家们就开展人工肝技术设备的日常维护、校准标准、耗材的规范选用与管理、人员培训的认证体系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指标等分享了经验,并就统一区域操作规范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针对肝衰竭患者转诊过程中存在的指征把握尺度不一、信息传递链条不畅、科室间衔接机制待完善等问题,与会者强调应建立清晰、可操作的区域转诊标准和高效衔接平台,以确保重症患者能获得及时、规范、连续的人工肝支持治疗。

重症医学科主任秦龙表示,重症医学科已具备开展人工肝技术的资质与设备,将携手感染性疾病科搭建共享平台,助力肝病诊疗新发展。

李明在总结中肯定了本次会议的成果,强调多学科协作是提升肝衰竭诊疗能力的核心。他要求各科室迅速凝聚共识,细化方案,推动人工肝技术高效落地,期待感染、重症等团队深化协作,共同打造区域肝脏疾病诊疗高地。


肝病专科门诊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肝病专科门诊注重肝病的综合诊治及个体化治疗,从肝病早期筛查、肝病综合管理等着手,持续提高肝病诊疗质量,为广大肝病患者的康复保驾护航。

诊疗范围

负责病毒性肝病,脂肪肝、酒精肝等代谢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和不明原因肝酶升高等各种肝病的诊治及肝功能异常的查因诊治。

门诊地点

门诊楼6层D区

门诊时间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8:00—16:30


专家介绍

图片4_副本_副本.png

周莉

北京大学医学博士

北京佑安医院肝病中心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北京市科技新星

北京市优秀人才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

专业特长

对各种肝炎、肝衰竭、肝硬化、肝癌及相关并发症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针对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的肝癌治疗方案,尤其擅长各种原因引起的黄疸、重症肝病(肝衰竭、肝硬化等)的人工肝及血液净化治疗。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出诊时间

每周第二、第四个周四下午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出诊地点

门诊楼10层特需门诊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