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在人体这方精密天地中,肾脏堪称“生命之源”。然而,当恶性肿瘤如隐形炸弹般深藏于肾门要地或核心深处时,传统的“一刀切”虽可除瘤,却可能永久损伤肾功能。面对患者日益强烈的器官保留需求,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泌尿外科勇闯技术“无人区”,依托自主研发的全息影像导航技术,成功完成多例复杂保肾手术,为患者守住了珍贵的“肾”命线。
禁区“拆弹”:血管丛中剥离致命肿瘤
肾门部肿瘤如同隐藏在血管丛林中的“炸弹”,被多支动静脉紧密包绕,手术稍不慎便可能引发致命出血,所以也被医生们称为“刀尖上的芭蕾”。泌尿外科接诊的一位患者,其肿瘤就紧缠于右肾门上唇血管丛中。
“稍有不慎,轻则大出血,重则肾脏不保。”主刀医生、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汪磊回忆。在清晰如透视般的全息影像实时导航下,手术团队精细游离血管,毫米级剥离肿瘤,最终完好保留肾脏及所有关键血管。
另一例肾门前唇肿瘤患者,更在全息影像导航引导下实施了精准的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有效缩小了热缺血区域范围,为术后功能恢复上了“双保险”。
深井取瘤:巧破内生型肿瘤困局
完全内生型肾肿瘤则如深埋地心的“地雷”。一位年轻患者的肿瘤完全隐匿于肾脏实质深处,距表面最近处也有1厘米之遥,保肾极具挑战。辗转求医后,他慕名来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泌尿外科,希望能够保住自己的肾脏。
术中,团队创新性采用“掀盖法”,借助全息影像导航技术定位,精准切除肿瘤正上方部分肾实质,打开“天窗”后完整剜除深部肿瘤,并对深层重要血管进行精细缝合。这台高难手术最终实现零并发症,为年轻的生命保住了健康肾脏。
巧护“水球”:囊性肿瘤的毫厘之争
一位囊性肾癌患者,肿瘤位置虽不险,却似包裹毒液的“薄皮水球”。一直以来,囊性肾癌的手术治疗都是令人十分棘手。原因是术中囊肿壁容易破裂,囊壁的破裂将会导致灾难性的肿瘤种植转移后果。因此,很多术者通常采用开放手术或将整个肾脏根治性切除。如果采用腹腔镜手术,必须在术中高度警惕,避免挤压导致囊液破裂、癌细胞外溢。
泌尿外科团队接诊这例患者后,经过认真的研究讨论后认为,该患者虽为囊性肾癌,但仍有切除肿瘤而保留肾脏的可能性。泌尿外科团队实施了腹腔镜下囊性肾癌扩大范围的肿瘤切除术,确保囊性肿瘤完整移除,并在全息影像技术的指引下,对切缘开放的肾盏进行了精细修补,避免了癌细胞外溢风险,成功实现了保肾目标。
一网打尽:微创下的多发肿瘤歼灭战
一位罕见左肾多发肾肿瘤患者,其中最小的囊性肾癌仅0.7厘米。由于肿瘤多发,多家医院均给出了“全切左肾”的治疗意见。术前,泌尿外科、医学影像科、病理科组成MDT多学科团队充分讨论,在评估肿瘤性质及遗传、复发风险后,最终决定行保肾手术。
术中,全息影像犹如精准导航图,帮助医生清晰掌握复杂解剖结构,引导医生在腹腔镜下一次性全歼多处癌灶,成功保留肾脏,给患者服下一颗治愈的“定心丸”。术中,肾脏断血时间被严控在30分钟内,而这一关键指标对保护肾功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息护航:中国技术点亮精准手术未来
“这些以往需开放手术甚至需切肾的复杂病例,如今在腹腔镜下成功保肾,全息影像技术功不可没。”汪磊医生强调。这项由泌尿外科那彦群教授团队研发、获三项国家专利的创新技术,能将患者CT/MRI数据转化为实时3D“透明器官”,让医生在术中“透视”血管与肿瘤的复杂纠缠,实现个体化精准切除。
在医护手麻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上述手术均获得了理想的“保肾三连胜”,切缘无癌细胞、无严重并发症、肾功能良好保护。全息导航技术已在肝胆、胸外等多领域展现潜力,其全国推广正推动国产精准医疗设备产学研转化迈向纵深。
从被迫切肾到精准保肾,从开放大手术到微创小切口,全息影像技术正重塑外科手术的精度与边界。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的创新实践不仅为患者守护了生命质量,更以中国智慧为世界精准医学发展标注新坐标——当科技照亮人体微观宇宙,更多“不可能”将成为守护生命的坚实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