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医院动态 > 正文

工作动态

医院动态

儿科医生科普作品获奖!揭秘面包与运动背后的过敏陷阱​

发布时间:2025-09-20 12:31:17 来源: 作者:儿科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

近日,由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牛婉茹医生创作的科普作品《一片面包的“运动陷阱”》,在“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第二届童心守护・变态反应科普小卫士”征集活动中斩获第三名。这份凝聚着临床经验与科普温度的作品,如同一把精准的钥匙,为公众打开了认识“小麦依赖——运动诱发的严重过敏反应(WDEIA)”这一罕见疾病的大门。

儿科颁奖.jpg

图中左5为牛婉茹

微信图片_20250916160405_189_61_副本_副本.jpg

在儿童健康领域,有些“陷阱”藏得隐蔽却危机四伏,WDEIA便是其中之一。这种疾病隶属于食物依赖运动诱发严重过敏反应(FDEIA)家族,自1989年由 Kidd JM 等首次报道以来,便以其特殊的发病机制困扰着医患群体。它就像个 “双料触发器”,必须同时满足“进食致敏食物”和“运动”两个条件才会 “显形”——孩子吃下含小麦的面包、面条后,若接着奔跑嬉戏,就可能诱发荨麻疹、呼吸困难,严重时甚至喉头水肿、血压骤降,直面休克风险。

贝类、蔬菜、水果等多种食物均可致WDEIA,在我国,作为主食的小麦是引发这类疾病最常见的“元凶”,这让WDEIA比其他食物诱发的同类疾病更易闯入普通家庭。疾病的发生背后,有着清晰的医学逻辑:特异性IgE是启动过敏反应的 “关键开关”,而运动不仅是“导火索”,更扮演着“免疫佐剂”的角色,会放大身体的过敏应答。更令人揪心的是,多数家长缺乏应对此类急症的知识,一旦孩子突发休克,往往陷入慌乱,错失最佳急救时机。

“早识别、会应对、巧预防,是守护孩子的三道防线。”牛婉茹在科普作品中这样强调。她给出的临床建议极具针对性:对轻微活动就诱发症状的孩子,需彻底避开小麦类食物;仅剧烈运动后发作的,要做到“空腹运动”,即运动前 6 小时禁食含小麦的食物。

在急救处理上,牛婉茹的指导清晰具体:一旦发病,首先立即停止运动让孩子休息;若仅出现皮肤粘膜症状,可口服抗过敏药密切观察;若累及呼吸系统(喉头水肿、哮喘发作)、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泻、腹痛)或心血管系统(虚脱、晕厥、心律失常、低血压),必须立即送医,且要第一时间使用随身携带的肾上腺素。

从临床诊室到科普讲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儿科团队始终践行着“守护童心”的使命。作为作品的指导专家,儿科主任吴珺表示,科室在精准诊治儿童疑难杂症的同时,深耕科普事业,就是希望用通俗的语言拆解医学难题,让更多家长掌握健康知识。这份获奖作品的价值,不仅在于揭秘了一个罕见病的“陷阱”,更在于为无数家庭送上了防范风险、科学应对的“安全指南”。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