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工作动态

媒体报道

【壹生】2016-12-04 第十五届中日韩大肠癌学术会议报道

浏览次数:

12月3日,第十五届中日韩大肠癌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北京医师协会主办,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及京津冀晋大肠癌医师联盟协办。

中日韩大肠癌09.jpg

 

开幕式致辞

中日韩大肠癌01.jpg

在大会开幕式上,大会联合主席、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蔡三军教授回顾了中日韩大肠癌学术会议的历史。学术研讨会始于1989年,由中、日、韩三个国家的城市每两年轮流承办,是一项具有历史传承和学术积淀的盛会。在既往的多次会议中,三国学者发布研究成果、分享治疗心得,共同面对三国大肠癌发病的严峻形势,求同存异,公共探讨如何应用日新月异的生物医学技术促进大肠癌疾病诊治理念及治疗模式发展,惠及三国患者。可以说,会议既帮助与会学者了解对方国家大肠癌的流行病学情况、大肠癌的病因学及病理学特征及诊疗现状,促进了三国之间的学术科研合作;也方便了先进治疗模式、治疗理念在三国之间的传播,对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大有裨益。

中日韩大肠癌02.jpg

中日韩大肠癌学术会议的第1~6届中方主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郑树教授在致词中指出,从1989年学术研讨会创立伊始,27年来,中、日、韩三国携手共进、互相扶持、共同进步。大肠癌方面,东亚人群有不同于欧美人群的发病特点,在治疗方面,完全照搬外国指南并非良策。在此背景下,三国学者立足于此,聚焦结直肠癌领域的重要难题,不断尝试和探索。目前,不止在流行病学调查、肠癌早期筛查、制定诊疗指南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更与时俱进发展多学科协作(MDT)诊疗模式,在延长患者生存的同时,努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可以说,在中、日、韩三国学者的不断努力下,我们开启了肠癌治疗的新纪元。而中日韩大肠癌学术会议,为三国学者了解领域内最新、最有价值的研究资讯及分享自己行之有效的治疗心得提供了高质量的交流平台,对于促进三国大肠癌诊疗水平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中日韩大肠癌03.jpg

大会主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教授作对出席本次会议的中、日、韩三国大肠癌领域内的顶级专家表示感谢,对所有与会嘉宾表示欢迎。顾教授表示,中、日、韩三国地域邻近,饮食、生活习俗相似,在肠癌的发病中,也有不少共同的特点。因此,三国学者通过加强交流,可以实现肠癌领域诊疗技术的融合和理念共享,开展多中心研究,加强多学科合作,共同推进大肠癌规范化诊治,提高大肠癌个体化诊疗水平。

 

学术报告撷英

 中日韩大肠癌04.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教授以“Toward Cancer Precision Medicine ”为题在大会中作了学术报告。 詹院士指出,目前全球范围内,每年肿瘤新发病例达1400万例,新增死亡病例达860万例,形成了沉重的负担。而我国肿瘤发病人数多、疾病负担大,且疾病负担仍在逐年升高,给临床肿瘤学者带来了极为严峻的挑战。目前临床上,针对肿瘤主要的措施为手术、放疗、化疗等传统治疗手段,然而收效差强人意。在肿瘤的早起筛查、早期诊断和及早干预方面,亟待提高。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在基因突变、转化、肿瘤遗传学方面的认识不断提高,并逐渐发现,通过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对其筛查、分型诊断、靶向治疗及开展个体化精准医疗,能在更好地了解肿瘤的同时,有效地提高疗效,帮助患者获益。在此背景下,我们倡导,通过精准医学来抗击癌症。

詹院士强调,精准医学在肿瘤领域应用的核心内容包括发病机制(了解肿瘤的基因组学及微环境)、早期诊断(获取及早干预的机会)、靶向治疗(针对与疾病相关的突变进行有效治疗)、分子分型(通过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开展个体化治疗)、人群研究(以便根据数据开展有效的筛查和干预)及交叉干预(多种手段联合)。可以说,精准医学本身包含了预测(prediction)、预防(prevention)、个体化(personalized)、共享(participation)这4个医学模式,通过借助现有的测序技术、大数据平台及先进的生物技术,我们将可能实现抗肿瘤治疗的精准治疗,帮助患者延长生存、提高生活质量。

0F8A5015.JPG

顾晋教授在大会中介绍了我国结直肠癌的诊疗现状。在报告中,顾教授首先针对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发病特征作了介绍。顾教授指出,在过去20年来,结直肠癌为国内发病率增长最为显著的三类肿瘤之一,根据《2015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我国2015年结直肠癌的预计新增病例数为376300例,其中,生活在城市的男性最易被累及。除了相关遗传学变异,结直肠癌的发病(尤其是发病的增加)与不良生活习惯、饮食方式、吸烟、环境污染等均相关。而进一步对北京地区的结直肠癌发病进行分析发现,从1998年至2012年,北京地区登记的结直肠癌患病人数为43990例,且发病率逐渐增加。将中国数据与全球结直肠癌发病情况进行对比可发现,与西方国家相似,中国的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将不断增加,如不进行有效地防控有段,结直肠癌必将成为患者个人、家庭、社区、社会乃至国家的沉重负担。

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顾教授提到,目前绝大部分的临床肿瘤学者都是根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或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指南开展临床工作。立足于我国国情,结合我国患者独有的发病特征,我国卫计委发布了《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根据指南推荐,结合自身经验,顾教授首先分享了对于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评估手段(MRI、EUS、CT等 )的临床心得。顾教授指出,在分期评估和重新分期评估中,对比增强MRI并不适用;多层螺旋CT无法取代MRI在局部分其中的评估作用,但其对于远处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早期结直肠癌,顾教授指出,在严格的适应症下,局部切除和根治性手术可带给患者的生存改善类似;不同的术式[经肛局切术(TAE)、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经肛门微创手术(经肛门微创手术)等]各有其利弊,需要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患者的疗法;对于这类患者,临床最严重的问题是不进行标准的术前评估就直接进行手术,这必须予以注意。

另外,顾教授介绍,由于经济因素的限制级患者对毒性的耐受较差等原因,结直肠癌的新辅助放化疗目前在国内尚未广泛开展;中国抗癌协会(CACA)目前推荐可进行PRT (30Gy/10F/2W)治疗,研究提示,与单独手术相比,这种修改的术前放疗方案(PRT )与局部复发和并发症发生率显着降低相关,在显示降级的患者中生存率提高,其效果不亚于标准方案,还给临床提供了更多选择。但最适合我国患者的治疗方案,仍有待继续探索。

通过分享4例病例,顾教授介绍了对于经腹会阴直肠切除术(APR)后发生腺癌的患者的临床困境并分享了治疗心得。顾教授认为,对于这类患者,治疗除了外科手术,还应辅以化疗;在手术中需要注意,新的造口部位应该尽量远离手术切口,以保证造口的顺利愈合,最大限度地减少造口的相关并发症。

在报告最后,顾教授向与会者介绍了国内结直肠癌领域的多学科协作(MDT)现状并指出,MDT对于完善患者评估、疾病管理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目前国内指南已明确建议开展MDT,希望我们能进一步推动其在国内的发展,以提高患者的治疗获益。

中日韩大肠癌06.jpg

韩国结直肠癌研究协会主席、韩国延世(Yonsei)大学医学院Kim Nan Kyu教授在报告中分享了韩国针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开腹、腔镜及机器人手术的概况及手术心得。另外,Kim Nan Kyu教授在报告中针对右结肠的静脉解剖、静脉系统发病率、腹腔镜结肠切除术中血管解剖情况等主题的研究进行回顾,并结合自身手术经验总结:CME联合CVL,预后优于RHC;如果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右结肠的血管解剖及特征,并将其运用于手术中,必能给患者带来更多收益。

中日韩大肠癌07.jpg

大会联合主席、韩国梨花女子大学Kwang Ho Kin教授则介绍了韩国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现状、国家筛查计划、筛查率、漏筛原因分析、对FOBT(+)患者的密切随访计划、目前的治疗指南、手术原则及患者预后状况。Kwang Ho Kin教授总结,在韩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增长迅速,增速甚至曾为亚洲第一,但从2004年至2013年,国内的筛查率也逐年升高;从2008年至2015年,腔镜手术率显著升高;目前韩国患者的生存率已可媲美欧美国家。

中日韩大肠癌08.jpg

大会联合主席、日本大阪医疗中心Masayuki Ohue教授在报告中针对近期低位直肠癌手术的热点话题进行了回顾和讨论,并针对这些热点话题,分享了自己团队和其他团队的研究成果,并展示了近期的手术视频,分享了手术经验与心得。

中日韩大肠癌10.jpg

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陈万青教授在会议中介绍了今年1月在《临床医师肿瘤杂志》(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CA)上在线发表了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结果。在发表的数据中,国家癌症中心根据72个肿瘤登记处上报的、覆盖全国8550万人口的、2009-2011年的数据,预估了2015年中国癌症发病及死亡情况。另外,国家癌症中心还根据22个肿瘤登记处上报的、覆盖全国4440万人口的、2000-2011年的数据,公布了2000-2011年全国癌症发病趋势,包括癌症发病及死亡趋势、男性及女性主要癌症发病及死亡趋势。

中日韩大肠癌11.jpg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剑民教授分享了其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经验与心得。许教授首先通过研究结果介绍,展示了机器人手术与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相比,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其后,许教授分享了典型病例及手术视频,帮助与会者了解机器人手术在直肠癌领域内的应用优势及注意事项。对于机器人手术在结直肠癌领域的具体应用,可关注《中国医学论坛报》的后续专题报道。

中日韩大肠癌12.jpg

香港玛丽医院Weilun Luo教授分享了其在直肠癌微创手术领域的研究成果及手术心得,并通过现场视频展示了手术技巧。Luo教授指出,直肠癌微创手术适用于临床大部分患者;腔镜切除不仅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还可增加患者的生存获益;机器人手术对患者膀胱功能及性功能恢复更为有利;与传统方式相比,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TEM)局部切除效果更加,其更多的应用值得探索。

中日韩大肠癌13.jpg

顾晋教授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分别为学术报告中的各位讲者颁发了证书。

 

除了专家学者的精彩演讲,大会也展开了激烈有趣而又精彩的讨论,将全场气氛推至最高潮。毋庸置疑,本次大会将对推进我国大肠癌癌精准医疗的进步,促进国际及国内学术交流、分享经验作出巨大贡献。

 

(《中国医学论坛报》编辑 叶译楚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