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来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科普 >> 疾病常识 > 正文

健康科普

疾病常识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2022-3-17 道爱,道歉,道谢,道别,安宁疗护让生命有尊严落幕

发布时间:2022-03-23 15:09:24 来源: 作者:健康时报记者 毛圆圆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

“我是一名肿瘤外科医生,在临床中经常遇到肿瘤复发、肿瘤晚期的患者,他们该做的治疗都做了,依然无法阻止病情的发展,此时,医院一般会让患者回家,但这些病人回到家后会因为疼痛、精神压力大而痛苦,家属照顾起来也比较困难。”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表示,推动安宁疗护,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月17日,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北京肿瘤防治协会安宁疗护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疼痛科主任路桂军,泰康健投高级副总裁兼首席终极关怀执行官陈平做客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2022“两会健康策”直播间,一起探讨安宁疗护话题,为探索可持续的安宁疗护创新模式,建言建策。

“在疼痛门诊的患者中,大概有1/4~1/5患者是肿瘤末期患者,当我们疼痛科医生为他缓解了疼痛后,很多患者依然处于痛苦的状态,其实是因为他们心中还有很多遗憾,没有来得及去道爱、道谢、道歉、道别,他们需要安宁疗护。”路桂军分享。
安宁疗护,又称为姑息疗法、舒缓医学,安宁疗护是通过由医生、护士、志愿者、社工、理疗师及心理师等人员组成的团队服务,针对失去医学上救治意义、存活期限不超过3~6个月的临终患者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疼痛科主任路桂军)


有机遇:两批安宁疗护试点落地76个城市


国家卫健委在2019年召开的全国安宁疗护试点工作推进会上发布消息,2018年全国共有28.3万人接受安宁疗护服务。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患有恶性肿瘤、阿尔兹海默病等不可治愈疾病的老年人逐渐增多,对安宁疗护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

因此,在2017年、2019年,国家卫健委先后启动了二批试点76个城市开展安宁疗护,截至2020年底,全国设立安宁疗护科的医院有510个。

社会力量也在提供安宁疗护服务中遇到了良好的机遇。国家卫健委2019年印发的《关于开展第二批安宁疗护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提到,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安宁疗护服务机构或转型提供安宁疗护服务。

2022年2月14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北京市加快推进安宁疗护服务发展实施方案》中提出,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安宁疗护机构;鼓励具备条件的养老机构根据服务需求,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安宁疗护服务。



(泰康健投高级副总裁兼首席终极关怀执行官陈平)


陈平先生介绍,从2021年至今,已经在北京、武汉、南京、广州、苏州、杭州6个城市的泰康养老社区布局了安宁疗护病房。


“很多人纳闷,为什么保险集团要开展安宁疗护?”陈平先生坦言,这和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钱理群写的一封信有关。


“钱理群教授和夫人崔可忻老师是泰康之家·燕园养老社区的居民,2018年底,崔老师被确诊为癌症晚期,医生说可能只有4个多月时间。崔老师放弃了化疗、放疗,她说她要把自己想做的一些事儿赶快做了,完成自己的心愿。她写了一本书、和家人聊天、和社区里的朋友交流音乐等等,没想到,她多活了近5个月时间,无痛苦、有尊严、有陪伴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件事给了钱理群教授很大的触动,他给泰康写了一封信提到“临终关怀是年老居民耿耿于怀的人生最后一件大事,他们在这方面有许多的想法,担忧和要求。泰康应该把临终关怀,作为养老和康复医院下一步发展的一件大事、一个重要事业来做。”


有挑战:持久地推行安宁疗护,需要改变和创新


相较于国外,我国的安宁疗护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试点探索阶段,三位专家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两会健康策”直播中表示,推行安宁疗护,目前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生死教育仍待提高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忌讳谈死,而且很多老人患病后,即使到了生命的末期‘生不如死’,子女也不会放弃治疗,因为子女担心放弃治疗会被认为不孝。”顾晋院长说,“在生命末期,做决定的往往不是患者本人,如果患者本人的意愿和家庭成员的意愿不一致时,医生到底听谁?这些都给推动安宁疗护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


路桂军主任也表示:“好的安宁疗护是建立在好的生死观之上。如果患者走到生命尽头,依然没有好的生死观,那么,安宁疗护根本无从谈起。我们希望,国家在教育层面,能从儿童谈起,做好生死教育,让每一个人有好的生死观,这样,安宁疗护才可以真正的落地。”

顾晋也呼吁,影视作品的导演、作家可以多写一些真正感人的生命故事,让安宁疗护理念通过故事的形式传播给大众,让大众从故事中体会生命的意义。

缺乏专业的安宁疗护工作人员和薪酬标准

“安宁疗护不是消极的,是积极地照顾患者后期的生存,缓解患者的躯体症状,关注患者的心理,关注患者的整个家庭情绪,让整个家庭在面临困难时走得更加平顺。但目前,相关的专业人员还是缺乏的。”陈平说。

“安宁疗护团队一般是由医生、个案管理师、护士、临床药师、医务社工、心理咨询师,还有一些民俗专家、法律工作者等组成。但目前只有医护人员有相应的酬劳费用标准,除此之外其他工作人员的劳动酬劳都没有相应收费标准,没有回报。”路桂军指出。

政策支持让更多人加入安宁疗护的队伍中来,为从事安宁疗护人员做专业的培训和有获得感的薪酬标准,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安宁疗护的规范发展。

顾晋也提到,在生命晚期的治疗,很多费用是不能报销的,比如说安宁疗护的床位费。这让推行安宁疗护就变得非常困难,他建议,商业保险也参与进来。“商保保两头、社保保中间,意思就是商业保险为大众提供生命早期、疾病筛查的服务和生命末期的服务,社会保险为大众提供生命中间的疾病保障,这样才能提供全周期的服务。”

推动生前预嘱的法律效力

生前预嘱,是人们事先在健康或意识清楚时签署的,说明在不可治愈的伤病末期或临终时要或不要哪种医疗护理的指示文件,比如要或者不要手术探查、化疗等医疗服务。

顾晋表示,生前预嘱是安宁疗护的法律保障,“从法律法规上积极推进,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试点,这样才更加快安宁疗护的推广。”

创新安宁疗护的商业模式

“相较于医院开设安宁疗护病房,社会力量举办安宁疗护机构,应该将规模扩大,也就是说只有把安宁疗护作为一个中心来推广,才能最大程度地为国家节省医保费用。”陈平说,安宁疗护,正处于生前服务和身后服务的节点,打造符合我国国情的特色安宁疗护,可以对接下游的殡仪增值服务,创新商业模式,打破安宁疗护的可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的瓶颈。“我们安宁疗护项目开展一年多以来,安宁疗护床位的入住率达到了85%;安宁疗护患者去世后的殡仪服务转化率是百分之百。我们有信心,这个商业模式会被患者和社会接受。”

“你最后的愿望是什么?”临床中,路桂军常会询问生命末期的患者,他得到的答案往往是“我希望没有痛苦地走”“我希望有尊严地走”“我希望没有孤独地走”“我希望能把所有愿望都实现之后走”,这些都能由安宁疗护实现。

健康时报安宁.png

原文链接:https://m.peopledailyhealth.com/articleDetailShare?articleId=db1a4719474841e39dd9afcaeb65a01a